關於「被動投資金錢,主動投資人生」的思想
(本文原刊登於 三才計畫 Staying Relevant)
被動投資金錢
- 因為並不是全職從事投資相關產業,比起專業人士,無論是在人脈、訊息流、可用的工具都居於劣勢,與其沒根據的相信自己可以戰勝市場,不如採取廣泛投資、分散風險、不選股不擇時的 "被動" 投資策略
- 研究指出即便是專業投資經理人,也無法長久的戰勝股票市場 (效率市場理論, Efficient-market hypothesis)
- 長期而言,資產配置決定了大部分的投報率,而不是選股或擇時 (來源: David Swensen, Unconventional Success) 因此每固定一段時間,維持各資產之間的比例,就會是在風險控制下,成長資產的有效方式 aka. 這個策略又被稱為 "再平衡" (Rebalancing)
- 例如股債 60%:40%,不怕風險者可以更激進像是 80%:20%
可退休的年齡只和一個因子有關 : 你的儲蓄率
- 先定義: 所謂的退休,就是你的生活花費不需要靠工作來維持
- 賺的錢全數花掉,儲蓄率0%,永遠無法退休
- 賺的錢全存起來,儲蓄率100%,若這個狀態可永遠持續,那麼現在就可以退休
- 賺的錢存一半,儲蓄率50%,意味著每工作一年,就可以少工作一年,若20歲開始工作,假設活到100歲,(100-20)/2=40,工作40年,60歲可退休
- 賺的錢存7成,儲蓄率70%,每工作一年,就可以少工作兩年,若20歲開始工作,假設活到100歲,(100-20)/3=27,工作27年,47歲即可退休
- 若將儲蓄再投資的利率考慮進來,因為有複利效應的關係,實際退休的年齡可更提早
因此在生活與工作上,要盡可能拉高儲蓄率,不外乎 :
- 在一定的生活品質前提下(而不是犧牲),減少不必要花費 : 這也是為何要去找CP值高的消費。另外研究指出,比起買物品,花錢來省時間,更能提高生活品質
- 盡可能增加收入 : 即透過「主動投資人生」提高生產力
綜合上述,關於被動投資金錢,策略就會是 :
- 到TD/Firstrade等美國券商開戶
- 固定將台幣換匯成美金匯出
- 只選擇Expense ratio低廉 (0.05%上下,不超過0.1%者)的ETF,像是 VTI (追蹤S&P500) / VEA (除美已開發市場)/ VSS (除美小型市場) / VNQ (美國房產REIT) / VNQI (除美房產REIT) / VGIT (美國政府公債) / SCHP (美國抗通膨公債) 等
- 固定一段時間執行再平衡,維持股債比
- 避免跟風、跟新聞、跟話題,only stick to your plan
主動投資人生
- 理由 : 自己的職涯與正職工作,反而才是最能掌握的東西
- 增加收入的方法 : 接受教育與持續學習、提升工作產出的價值、學會談薪水、建立被動收入來源
- 因此可知 (1)學會談判(2)學會如何賣自己,是十分有用的技能
- 選對題目、跟誰一起共識,遠比你多努力還要重要
What you choose to work on, and who you choose to work with, are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hard you work.
- 職場的升遷跟具備能覺察出什麼事物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相關
- 成功來自於找出自己的獨特強項,然後在其周遭建立好的習慣
所有價值的事物都源自於複利累積:關係、信任、口碑、網絡
- 習慣與複利相關:維持好習慣,持續累積,便能產生複利效應
- 被動收入也與複利相關:所謂的被動收入並非 "無需任何投入的自動收入" (那不存在),而是指 後續只需少量的投入,便能持續獲益的方式,像是房租租金收入(你仍需要去找租客收租)、自動化程序(你得先花力氣打造,之後還是需要花力氣維護)
- 創造複利的最佳方式,就是要有「做一次,後續用多次」「一魚多吃」的思想,避免每次的勞動只能成為一次性的付出
例如:
- 每做一件事,便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,分享出去,除了給自己用,也順便建立自己的口碑
- 同一件事做第二遍,就要思考template範本化、自動化程序、SOP化的可能
- 每服務一位客戶,就要順便對外增加自身的credit,讓後續吸引新客戶的成本得以降低
參考資料
1. The Shockingly Simple Math Behind Early Retirement
2. How to retire early: Early retirement by the numbers
3. Timothy Ferriss, Tools of Titans
4. 先前貼文 "如何在職場上打造能快速升遷的本錢?"